困境:城郊与广场
公园、广场、街道等公共空间,在城市中心区域常常会有更自发性的市民活动形成。然而,在发展中的城郊区块中,由于缺少日常的人群聚集,这些空间往往失去了城市的活力。那么面对这样的处境,我们如何通过设计介入来引导激发活动的可能性?如何回应“城市空间艺术季”关于艺术与城市空间关系的话题?
滴水湖地铁站展区是2021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临港新片区“未来社区”样本展的引导区,它位于地铁站出口、城市公交总站,地下待开发商业空间出口的交汇处。场地是大片空旷的硬质铺地,市民活动空间成了匆匆而过的通过空间。设计通过城市艺术家具的置入,优化场地的活动属性。
重组:路径
设计并不回避广场本身的消极因素。我们提取了广场上的步行动线,将人们在地铁站、公交站和城市道路之间快速通过的路径退让出来,在这些路径之间置入了3组半围合的钢杆件系统。
这些杆件形成了城市家具定位的边界,并围合出了一个向心的聚合空间,缩小了原本巨大的广场尺度感受。钢构件的橙色进一步增加了广场的聚集感,吸引人们的停留。
同时,钢构体系通过3种不同的高度(450mm,1200mm,2000mm)来激活人们与它之间的多种互动关系,例如:坐、依靠、趴扶、悬吊等。高起的一组围合杆件在顶部采用了钢拉索与膜的组合,形成一个可伸缩的遮蔽空间,为原本空旷无遮阴的广场空间创造了更多停留的可能性。
单元模块:Blue Cube
座椅单元模块是17个660*660*660mm的预制混凝土立方体,根据不同年龄的人体坐高尺度进行切削,形成了三个维度的半弧形座椅空间。这些单元通过翻转形成不同的休憩形式。
局部的座位面采用了蓝色着色技术,呼应了滴水湖的星空主题,也增添了座椅的趣味性。
场景激发:趣味的互动
设计通过对模块的翻转与拼贴,形成了高低宽窄变化丰富的组合休憩空间。同时,混凝土单元组合与金属杆件系统共同形成了更多元的趣味空间场景。
这些组合关系产生了一系列非日常的互动方式,人们在其间可以发掘与激发充满趣味性的使用场景,满足并映射着都市生活中人、孩子和宠物之间的紧密关系。
项目名称:砼·几何—滴水湖地铁站城市家具
项目类型:艺术装置
项目地点:上海临港滴水湖地铁站
设计单位:灰空间建筑事务所
主持建筑师:刘漠烟,苏鹏
设计团队:琚安琪,刘紫宸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21年10月
建设时间:2021年11月
占地面积:150㎡
结构顾问:杨笑天(iStructure)
施工:上海黄邦金属装饰有限公司
材料:玻璃纤维水泥(GRC)、钢
摄影:柯剑波
蔡烈超工作室
韩笑
张周捷工作室
SLOWood
宸宸设计工作室
QIU
陈舒捷工作室
蔡烈超工作室
异开设计
无意义建筑工作室
所目设计
Gallery All
Ximi Li Design
Neuni
Yuuedesign
Chunmi Design
Quinsay Design
KUNDESIGN
厘米制造
米丈建筑设计事务所
时境建筑
杜雷
纳研作室
一十一建筑
纳研作室
尤皿设计
TELLS STUDIO
不造BUZAO
GYRO
iAN Yen & Design YXR
木人工作室
众建筑
Zaha Hadid Design
Wanghe Studio
朴舍设计
本土创造
物质组
一融设计
梵几家居
0321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