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陀罗之丘,一个内向的花园,悬浮于都市的理想城。这座数字艺术博物馆,坐落于北京最繁华的都市中心,却形成了绝对内向的空间关系。
外部的空间,也如同迷宫——错落的台阶带来透视错觉的惊喜,激发身体行为与建筑的互动关系;朴拙的石块倒映在南伽巴瓦峰天际线中,令它与成熟的都市氛围割裂开,仿佛天外来物。无数的未知,偶然和惊喜,都围绕在它的周围。
沉浸式体验
作为快闪式的主题展览建筑,曼陀罗之丘与内部喜马拉雅为主题的数字艺术展览形成了从概念到形式多层面的呼应与对照——这也正是曼陀罗之丘与传统展览建筑的最重要的不同之处,它只为一个固定的主题展览服务,从而带给参观者真正的沉浸式体验,并创造人与人/人与空间的新关系。
在长达五十余米但限高不足五米,宽度不足九米的封闭建筑体量中,建筑师试图穷尽变幻的体验,游移意味着发现惊喜,就像在园林中漫步,每个人都在发现属于自我的路径。
面向商铺与街道的两侧,建筑师试图采取不同的动作:一方面尽量让出足够的空间,使得商铺经营不受影响;一方面在局促的场地中依靠非常小的建筑动作争取丰富的空间表情。五个主要体量对两侧城市空间有选择地挤压或后退,若即若离。
为了回应内部数字艺术展览对光线的严格控制,建筑师完全取消了对外的开窗,并在出入口设计了双重嵌套空间,令人们无从窥视它内心的秘境。在完全黑暗的内部空间,变幻的光影成为观者唯一可以依赖的事物。
无开窗的立面令建筑的尺度似乎无从捉摸——人们在面对它的时候,缺失了衡量层数、高度的重要标尺,这提示曼陀罗之丘可以成为介于雕塑与建筑之间的状态,也引发了建筑师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曼陀罗积木
组成曼陀罗之丘体量的全部体块,可被拆分重组为一座“坛城”——这正呼应了对坛城沙画的一种解读:当沙画完成的一刻,时空中的“坛城”也真正建立起来。如同一套可以随意重组的积木,曼陀罗之丘的六个金色角部体块可以类似榫卯的方式,嵌套组合为与一个完整的方体。
建筑外侧的若干踏步,高度被刻意调整,可倚可坐可攀,失去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功能,这令它有了更多诙谐的趣味,与严肃沉闷的城市空间的形成鲜明对比。
图像化立面
与强调“坚固”的建筑感相对,建筑师试图在表面材料赋予更多图像化的特征。曼陀罗之丘立面蜿蜒曲折的线条,正是取自南伽巴瓦峰的天际线。长矛直刺蓝天,雪电如火燃烧,这是对南伽巴瓦峰至为精准的形容。它位于喜马拉雅神秘地结终年深藏云间,却和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骨肉相连,休戚与共。落入繁华都市中心的南伽巴瓦峰,映射喧闹的人间景象,也为曼陀罗之丘带来了银色的神秘光芒,成为质朴中最浪漫的笔触。
飞来石与格桑花
裸露粗粝的山石与来自高原的格桑花,在镜面金属的反射下一直绵延入建筑的深处,承托起这座悬浮于都市中的曼陀罗之丘,散落的石块重新回到应属之地。疏离于城市的山石与格桑花并非是建筑师赋予曼陀罗之丘的意象,却是联通都市现实与超现实喜马拉雅秘境的一条道路,令曼陀罗之丘带着观者在现实世界与另一个魅力无边的无意识和幻象的世界之间自由出入。
人类从未停止寻求遥不可及的乌托邦,而曼陀罗之丘正是这样的地方。
项目名称:曼陀罗之丘数字艺术博物馆
项目地址:北京三里屯通盈中心
建筑师:一本造建筑工作室
建筑面积:240 m2
项目年份:2019
厂家:Nippon Paint, Signify, Toli
摄影师:Nan Xueqian, Wang Shilu
a9a建筑设计事务所
乾正设计
芝作室
芝作室
空间站建筑师事务所
直距建筑设计
Also Architects
MEEM HOUSE
植入设计
四周建筑
不也设计工作室
Studio 10
TUW建筑设计事务所
帕奇设计
大星吉子设计工作室
F.O.G.建筑事务所
余留地
多重建筑
MUTUAL LAB
向生设计事务所
FLIP设计工作室
瑞拓设计
班得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