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南靖县地处漳州市西北部,距离厦门市90公里。当地旅游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其田螺坑土楼群于2001年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所代表的客家土楼群则于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此次竞赛,组委会给出了十栋旧危且形态不一的土楼,目的是对南靖县乡村现存空壳化的土楼提出更新方案,并开创南靖土楼保护与开发的新局面。〇筑设计最终选择了书洋镇下版村的圆形土楼-德兴楼,其位于土楼A线游客必经之路,外墙较完整,共三层,现已无人居住,需改造为艺文空间。
传统土楼有着鲜明的空间及结构特征。其空间上对外封闭,对内开放。结构上则以外圈夯土及内圈木构撑起整栋建筑。如何巧妙地利用土楼独具特色的空间及建构逻辑,将德兴楼从传统居住空间改造为当代的艺文空间,是此次设计思考切入点。而掌握新旧之间的平衡点,则是方案的最大挑战。
设计策略
团队保留了原建筑夯土外墙,移除了内部受损木结构,并重新设计了一个偏心圆内庭院。相较传统土楼的同心圆庭院,新土楼的进深变得更为多样,可满足艺文空间不同功能需求。多片弧形新夯土墙,围绕土楼外墙展开,形成室外展览区。新土楼各层高上尽可能贴近原土楼层高,以保留原先的尺度感。
结构上,我们用夯土技术新建了4个核心筒2个管井,以满足新土楼的竖向支撑。这六个体块也起到了空间分割,垂直交通,以及管线排布作用。隐藏于一二层楼板内的钢结构则将原土墙和新土墙链接在一起,形成横向支持。顶层以钢桁架和金属瓦替换原有的材料,从而形成保温性能更高更轻盈利落的屋顶。
一个新旧并置,集传统与未来一体的土楼是我们对其想象。因此材料选择上采用了白色水磨石,银色穿孔板,波纹钢板,及不同反射度的玻璃,这些光滑挺拔的新材料与原始粗糙的夯土墙形成对比。而得益于这些材料特性,土楼的内部变得明亮开放,且更具现代性。
一层的咖啡零售讲座展演,二层的展览,三层的民宿及艺术家工作室…新土楼的功能配置随楼层抬高公共性逐步递减,其带来的流量亦可相互支持,形成内部经济循环,便于长期运营。
发喜空间设计工作室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
非常建筑
创盟国际建筑设计
空格建筑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西线工作室
地方工作室
时地建筑工作室
Wutopia Lab
祚诚建筑
MAD
朱小地建筑设计事务所
朱小地建筑设计事务所
观筑设计
日常建造
瑞拓设计
迹·建筑事务所(TAO)
李保峰教授工作室
悦集建筑设计事务所
黎欧思照明设计
goa大象设计
Say Architects
梓耘斋建筑
上海都设营造建筑设计事务所
香港汇创国际建筑设计
SATY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