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在我的家,
坐在雨的中庭,观雨、听雨、感受雨、享受雨。
站在斜屋顶上远眺,
接近天空时,心慢慢地舒展开来………………..
悠游于生活的平台,彷彿走在宜兰水平延伸的自然地景中,
同时打开生活的想像,与邻居们分享生命!
命题
位于一年近220天降雨,颱风常由此登陆的宜兰头城,有著专属人行生活巷的都市重划区,加上都市生活、三代同堂的居住需求,属于当地风土及生活的住宅,会是怎样的面貌?
策略
在6m*30m 基地内我们提出三个设计概念,首先置入一个「开放、听雨的中庭」,除为绿化、活动空间、通风,亦是空间使用的核心。其次针对「高层化」发展(相对于低矮农村住宅),每层规划有活动阳台、绿化植栽的「立体生活平台」概念。 最后,在缺乏空地的都市中,我们希望屋顶是可以使用的「第二层地表」,可以在此有屋顶花园、观星、听海。
同时,以「打开与串连」的策略来回应此命题:
– 一楼沿街面开放: 将原本封闭的车库打开,形成供民众行走的「类骑楼」半公共空间,也是雨季时居民的活动游憩空间。
– 中庭串连:各住户的植栽中庭,规划位置串连,形成生态廊道。
– 开放的后巷空间: 餐厅厨房向后巷(生活巷)打开,搭配菜圃、洗涤阳台,形成欢迎邻居来开讲的后尾空间。
– 听雨的院子:让兰阳的雨洒入,生活与空间以此为中心展开,真实感受到四季流转的变化。
– 让生活互动的室内挑空: 用一个挑空、连续弧形的杉木清水模天花,串连一楼餐厅厨房、二楼的起居室、走廊书房、3.25m深的起居阳台,串连的更是家人的生活。三楼神明厅、挑高书牆、四楼茶室,则以一大斜屋顶做连结。全栋各层的热空气也藉由透空楼梯,由此汇集排出。
– 面对道路侧(外),以空心砖作为若隐若现的遮蔽表情,也是抵挡颱风的第一道阻隔。面对中庭与后院生活巷(内),则以大开窗来享受阳光绿意。对外保守、对内开放,成为城市居住的一种态度。
– 一楼中庭的生态水池、后院的菜圃、屋顶的可食性花园,作为都市生活中与土地自然的连结。
隐喻与象徵
头城与兰阳平原的地域风景—黝黑的沙滩、单面山礁石、头城巷弄、老街骑楼、水平伸展的稻田、斜屋顶、铁皮屋顶加盖、洗石子、红砖、迴廊、埕、菜棚……在此以另一种样貌出现。
项目名称:打开在地生活的家 Opening row house _ 宜兰昔乌石港计划
项目地点:宜兰头城
基地面积:180.04㎡
建筑面积:107.51㎡
楼地板面积:261.82㎡
设计时间:2012年7月至2014年5月
施工时间:2014年9月至2016年7月
设计机构:上滕联合建筑师事务所
建筑师:杨秋煜、张雯怡、刘彦佑
参与者:林晏嶢、林映辰
监造:上滕联合建筑师事务所/ 柯斯堪
结构:国兴结构技师事务所
水电:三暘营造股份有限公司
施工
建筑、水电:三暘营造股份有限公司
材料
构造:钢筋混凝土
外牆:黑胆石洗石子、耐候涂料
业主:宜兰县政府
项目摄影:揅空間工作室
土驻设计事务所
郦文曦建筑事务所
郦文曦建筑事务所
阿穆隆设计工作室
植田建筑室内设计
小写建筑事务所
王旭潭
察社办公室
元秀万建筑事务所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
刘九三
来建筑设计工作室
源计划
微建筑工作室
DOES设计事务所
空格建筑
空间进化
木答答木建筑事务所
神奇建筑研究室
氙建筑
氙建筑
泛式建筑事务所
在场建筑
及物建筑设计工作室
博风建筑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Studio MOR
柯笠建筑
拾号建筑
三月设计工作室
之行建筑事务所
中国美院风景建筑研究总院-青创中心
周凌工作室
郦文曦建筑事务所
三文建筑 – 何崴工作室
借光建筑空间设计
悦集建筑设计事务所
造作建筑工作室
庄子玉工作室
氙建筑
gad · Line+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