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和建筑五金自1981年创立以来,始终以“合作共赢,和谐发展”为经营理念,深耕建筑五金与橡胶领域。这份对工艺的坚守与对品质的执着,构成了企业不可替代的传统基因。大湾区战略集采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合和从“生产导向”向“战略服务”的拓展,完成了从“制造”到“智造”的湾区答卷。在数字经济与湾区战略的双重驱动下,企业亟需打破传统桎梏,以创新思维重塑品牌形象与文化内核。
项目位于广州CBD核心,作为集团未来发展的关键支点,空间不仅满足职能升级,更承载品牌革新的期待。如何重新定义空间场景,将战略定位与创新文化深度融合,成为本案设计策略的核心命题。c.dd有限無界设计团队通过解构传统制造业基因,对企业文化内核进行当代演绎,构建出一个充满活力与温度的办公生态系统。空间设计以传统与创新共生为导向,让四十余年的制造底蕴与面向未来的创新精神在此交融生长。
阳光公园:连接自然与人文
传统制造业的生产导向曾塑造了封闭、层级化的空间形态,而设计的创新并非对过去的否定,而是对传统协作基因的升级。本案延续了传统制造业对“人”的重视,自然光线与绿植体系为办公者构建生态场域。这种转变,本质上是对“以人为本”传统的创新演绎。
设计以“Sunshine Park(阳光公园)”为概念原点,将自然元素与开放协作深度融合,打造一个兼具功能性与精神性的办公场所。空间以木质格栅天花勾勒温暖基调,通过引入自然光线、绿植体系与柔和色调,消解传统办公的严肃感。同时搭配浅木色家具与绿色地毯,营造舒适高效的工作氛围。空间绿植系统与窗外城市景观联动,形成室内外生态呼应。
空间布局:开放互联的协作场域
空间以通透布局重塑办公生态,消解传统制造业的厚重感,以开放、平等的空间语言回应“协同合作”的企业文化。设计团队巧妙化解原有空间的柱位限制,办公区摒弃物理隔断,打破层级壁垒,强化横向连接与信息流通。多功能前台兼具吧台属性,强化空间的开放性与日常互动。通过洄游动线串联前场与各功能区,鼓励即兴交流与灵感碰撞。
设计团队将临窗区域打造为景观吧台与休闲区,让城市视野自然融入日常,营造轻松交流的非正式场景,实现工作与放松无缝衔接。经理室与接待区则以透明立面围合,既保有私密度又保持视觉通透,配合艺术挂画、皮质沙发与暖光灯具,营造松弛且富有格调的商务场景。
产品艺术:五金工业与城市记忆的美学共振
传统制造业的核心,藏在合和建筑五金的每一个零件肌理里,精密的咬合、耐用的特质、对细节的苛求。这些根植于产品的基因,被设计保留采用并转化为空间叙事的起点:将功能构件转译为文化符号,使理性的工业部件跳脱工具属性,成为承载品牌历史与湾区情怀的创新载体。
入口处品牌展示区通过简洁的玻璃隔断与灯光设计,凸显企业标识。设计以合和建筑五金产品为元素,通过在地文化转译,勾勒出广州小蛮腰的弧线,打造定制化城市天际线艺术墙。
五金零件不仅是展品,更成为空间装置的核心材料。五金构件拼贴出大湾区地标轮廓,将冰冷的工业零件转化为充满温度的艺术表达,成为空间的视觉焦点。每一处细节都在延续企业对品质与工艺的坚持,也在勾勒一个传统制造品牌与城市文化共生的新形象。
c.dd通过开放交互的场景设计,以艺术装置激活品牌记忆,用自然生态重构办公体验,最终实现从制造逻辑到创新文化的空间转译,为传统制造业办公空间树立全新范式。设计始终坚信,传承与创新并非对立,而是并行共生的两种力量。通过提炼制造基因,让传统工艺精神与当代文化在空间中自然融合,打造出既面向未来又根植历史的叙事。这回应了一个重要命题:传统制造业的转型,不是割裂,而是在新土壤中孕育出更具生命力的新形态。
合和建筑五金·大湾区战略集采中心
项目类型 :企业办公·企业分公司
项目地点 :广东·广州
项目面积 :180 ㎡
业主:合和建筑五金(3H INC.)
完工时间 :2022.03
空间设计 & 落地管控:c.dd有限無界
设计主持:李星霖、何晓平
项目管理:梁一辉、余国能
供应管理:何柳微
执行团队:冯子超、梁杰彬、林嘉欣、叶家泳
灯光设计:黎家杰
摄影&影像:花觉影像·林惠敏
杭州匠研组设计事务所
杭州慢珊瑚设计
将究建筑设计事务所
久舍营造工作室
寻常设计事务所
DPD香港递加设计
壹同创意
自由思考
共向设计
尚辰设计
无象空间
图岸建筑设计
红山设计
不止设计
合尘建筑
灰空间建筑事务所
堺工作室
几言设计研究室
一二三设计有限公司
尺厘设计工作室
Studio 10
知物设计
奕檐建筑
回应建筑工作室
壹舍室内设计
OAOA Studio
鲸鱼建筑设计事务所
里外工作室
里外工作室
杭州慢珊瑚设计
郦文曦建筑事务所
Q&A Studio
黑白木设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