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一座宜居的城市,舒适的气候条件与自然生态,吸引了许多旅居者在此安顿。KiKi建筑设计事务所最新完成的半山住宅,即坐落于昆明知名的高尔夫度假区内。房子的主人,是一位资深球友,也十分注重家庭氛围,打球之余,他希望这个家能够提供舒适的休憩空间,并照顾到每一位成员的需求与情绪,让家人最大程度的享受风景、亲近自然。经过一年的设计与改造,原本陈旧的架空式单层住宅,如今变成了一所风格分明的双层度假屋,在绿林与樱花树的环绕下,伫立于半山熠熠发光。
泥土,是有温度的。先民的夯土房,因泥的附着而冬暖夏凉;庄稼扎根温热的土壤,会在秋天结出可口的米粮;酒缸封进深坑泥窖,能酿出悠悠醇香……人类长久以来对于“泥土”的依赖和感知,积累了许多生活智慧,也启发了KiKi建筑设计事务所从“泥土”开始,观察和发掘房子的潜能。经过调研与考察,设计师提出了大胆的设想——在不破坏主结构的前提下,利用原始地基、坡度高差的特点,向“下”扎根,扩充住宅空间,将单层建筑变为双层。这个概念给予屋主很大的惊喜,因为它不仅意味着面积的扩充,还将穿插更多功能和视野层次。
空间的拓展,围绕扎根泥土的“地基立柱”展开,设计团队对十余根暴露在外的柱子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包括位置、高度、稳固性等,以便更好的规划底层布局。借助原有地势,底层空间自下而上铺陈开来,置于3.6m-2.9m的高度内。餐厅、下沉式休闲区、健身区,位于观景视野最好的前端,厨房、卫浴、储藏间等被安排在层高稍低的后端。玻璃,作为建筑的表皮将其包围,给室内带来大量阳光;圆形钢柱的补充,很好的解决了局部支撑问题,同时为楼上延伸出的露台提供架构基础;具有防潮吸附性能的硅藻泥,从外墙延续到室内,与细腻的微水泥一同表现关于“泥土”的肌理之美。于是,曾经泥泞的坡地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装满生活烟火的“透明盒子”,在草木中呼吸。
通透的构造,赋予底层空间自由灵动的一面,而其内在规划,则展现了“深入泥土”的探索欲、神秘感和原始性。下沉式休闲区,通过地面高差与柱子的巧妙结合,自然形成若干座位与台面,令人联想到泥土的可塑性;厨房里逐渐收窄的侧窗、浴室中温泉泡池的弧线天光,则带来身处洞穴般的体验。整个空间在明亮与深邃的切换下,更加沉浸、放松,也与楼上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温暖的木格栅区域,是通往一层的楼梯厅,外露的白色钢结构与纤细的栏杆,勾勒出轻盈的视觉线条。穿行向上,如同进入一个极具包裹感的“木箱”,沿着光的方向寻到出口,即步入一楼的小客厅。在这里,空间的色温开始发生变化,一切都更加明亮温馨。玄关、水吧、下沉客厅与露台,在一条轴线上依次排列,3间私密的卧室位于两侧。打动人心的细节设计,为这个家增添了不少趣味性:云南当地的火山石砖,从户外小径一路延伸进玄关,弱化室内外的边界;水吧墙面的一道内窗,将前庭后院的风景串联,让家人在室内获得多角度观景乐趣;楼梯厅的半墙护挡,附带置物架,兼具装饰性与功能。
随着建筑改造的完成,户外活动空间也增加至3倍。院落步道、露台、小花园与多样化的植物,将房子簇拥环绕,为家人制造了更多与自然接触的机会,也形成了多条入户动线。精心铺设的卵石、青石板、防腐木,通过材质营造不同区域停留时的感受。特别设计的排水装置,会在雨天形成悬挂的小水瀑,自成一道风景。植物向下扎根,是为了更好的向上生长,亦如这座改造后的房子,深入西南大地的土壤之中,在亲情的温度里,用充实的内在滋养美好的未来生活。
项目名称:泥土的温度——向下扎根的家
项目位置:昆明,中国
占地面积:528㎡
建筑面积:355㎡
项目类型:住宅
设计公司:KiKi建筑设计事务所
主持设计师:关佳彦
设计团队:穐吉彩加,王天苹
完成时间:2023.01
材料与品牌:硅藻泥-四国化成 / 木地板-得高 / 微水泥-四国化成
摄影:锐景摄影
建筑营设计工作室
共生形态设计
META-工作室
空间进化
亼建筑
众建筑
陶磊建筑事务所
鲍威建筑工作室
旭可建筑
都市实践
蓝城设计
大台阶建筑
土驻设计事务所
设计秩序
六识研社
伍米尺建筑设计事务所
个个世界
得空营造社
都市未来设计工作室
KAI建筑工作室
众建筑
得当设计
超城建筑事务所
默认建筑工作室
鳞见设计工作室
度向建筑
个个世界
Wutopia Lab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
纬图设计
区兆坚建筑及工程设计顾问
创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