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保留,从内部生长而出……如果是总结,章堰文化馆便可以就此总结了。我很喜欢“生长”这个词语,过去未来及现在都可以被囊括在其中,包含着除开“生命”本身的等等引申义。
石拱桥、城隍庙、灰瓦白墙——这是个传统到一定层面并且本身就拥有完整意境的外环境,似乎很应该按照常规的手法,从对象符合观念的方式去理解和构建新的存在。但同时也可以换个角度,回到先天结构,回到人与天地本身,借助外界所获得的感觉经验、直觉、印象等等,将人面对这片土地时的种种情感现象融合,从主体建立起客体,由客体承载起主体。
玻璃、残砖、白色混凝土坡屋顶——我一向喜欢“关系”一词。不单一固定,多种组合关系,拼接、比对、承前顾后,而浑然是一个整体。用两年半的时间,在有限的空间内造出好似无尽的园,游走的动线得丰富,心理预期得调足,水不止是水,墙也不止是墙,与树、与鸟、与香味,排列组合成数列的幂次方。我一直觉得空间不仅仅是空间,还是五感的集合点,需要有着耐品的对比和张力,身在其中才能产生完整且多重感。
章堰文化馆的意义是以“时间”为前提的。历史、当下与未来之间的并置探讨,并不只是对废墟与新生的考量,而是一种重叠与重构,是在时间轴线上讨论一种非单一线型叙事手法的可能性。当新的变旧,旧的消融进时光,更新的又再会出现后,此时的新旧又是怎样的一种姿态,进入怎样一种日常?
两棵古树依然在原地高耸着,随着天光变幻,年复一年。
——2020.02. 琚宾于深圳
章堰村位于上海西郊的重固镇,是上海古文化发源地,福泉山文化的代表之一。这座拥有千年故事的古村落从唐宋年代起临水而筑,那时的章堰十分繁华,章楶,苏轼,任仁发,米芾等贤士皆在诗文中提及或到过此处。
经过历史变迁,章堰村空心化严重,现已不复以往的繁华,村里现存有清代、民国建筑和建国后洋房。在新型城镇化的政策背景下,章堰村迎来改建与复兴。
生存,生长,新生,是我们对章堰村以及中国现状下同类村落的改造和复兴策略,不是推倒重建,不是修旧如旧,而是遵循历史的发展脉络,将当下的发展观念和功能需求置入其中,重新梳理和组织布局、功能业态、新老关系等。
生存
“老建筑”是章堰村的历史,文化的沉淀,我们通过加固、修缮等方法,让老建筑以更好的状态「生存」下去。
生长
破败、无法再使用其内部空间的老建筑,我们需“清理”破败及无法使用的部分后,从中「生长」出与原老建筑有关联的新建筑,使“新老”建筑共存。
新生
新建筑是新时代与新功能的呈现。为满足新的使用需求,我们也会从空地中「新生」出一些当代建筑。
文化馆基地很有代表性。其中更包含了原村史馆(清朝老房子)、章家宅(破败的晚清老房子)、及一部分空地。相邻的房屋有80年代二三层洋房和宗教建筑-城隍庙。
根据基地条件。文化馆设计由三个不同特点的展示空间以及水院组成。章家宅残破比较严重。但外墙风貌较好且完整。我们对外墙进行了加固和保护,在保护好的外墙内新建了展厅一。
展厅一仍沿用了章家宅“四水归堂”的建筑制式,并与老墙脱开最少处三十公分距离,是我们对历史的尊重与致敬;展厅一内部有窗户,建立起与章家宅外墙的联系。
村史馆保留较好。我们对内部木承重结构做了加固和修缮处理。地面返潮严重,我们重做了地面防潮,改造了地面材料为阳极氧化铝板,与展厅一地面一致,空间产生延续,且让空间看起来更明亮和宽敞。墙面,屋面,内院保留下来。
通过复原研究,村史馆北侧空地原为村史馆的二进院,现有基础遗存,我们在原有基础位置上新建展厅三,展厅三墙面,地面及天花板皆为阳极氧化铝材料。均质的金属材料带来某种“未来”感的体验,与展厅一的“当代”,展厅二的“传统”构成一段动态的体验。
出展厅三便是基地北侧的空地。我们在保留空地上的大树及竹林的基础上新建了休息区和水院,供人们休息和讨论。新建的建筑皆采用白色清水混凝土材质。白色清水混凝土材质呼应了当地建筑外墙纸筋灰。
项目名称:章堰文化馆
项目地址:中国 上海
建筑面积:1064㎡
业主方: 中建(上海)新型城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建筑/室内/景观设计:水平线设计
首席创意设计总监:琚宾
主持建筑师:周志敏、何斌
建筑设计团队:张佳、邓树玉、宋文裕、胡曜、黄平、许炜炜
驻场建筑师:张佳
室内设计团队:韦金晶、盛凌翔 、罗钒予、杨奕溪、岑玉华、聂红明、胡凯、吴鸿展,叶苏菲
当地设计院: 上海江欢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院团队:江春、程之春、石怡、李婧、任维维、吴勇、张希、杜刚、朱旻、张航、王臻、吴立、彭建、陈东、王伟、许健
二次机电团队:深圳华埔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灯光顾问:深圳市君仕坦实业有限公司、炜璧祖诺(上海)商贸服务有限公司
展陈单位: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施工方: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幕墙深化及施工单位:上海旭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老建筑修复咨询单位:上海交通大学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老建筑修复施工单位:中潇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景观施工单位:上海鸿晟建设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设计&完成年份:设计时间:08/2017-05/2018
建造时间:06/2018-05/2019
摄影:苏圣亮 / 是然建筑摄影
日常建造
TEMP
非常建筑
淀川建筑事务所
goa大象设计
Wutopia Lab
陶磊建筑事务所
Sasaki
正反设计
原作设计工作室
OPEN建筑事务所
三文建筑 – 何崴工作室
普罗建筑
dEEP Architects
第一实践建筑设计
waa未觉建筑事务所
场域建筑事务所
如恩设计研究室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瑞拓设计
迹·建筑事务所(TAO)
不也设计工作室
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HAS design and research
日兴设计
王冲工作室
Wutopia Lab
谱观建筑设计
如而建筑设计
泛式建筑事务所
FAX建筑事务所
布拉德建筑设计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SSAD建筑事务所
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
微介创意设计
岩川建筑
维度华伍德设计
闻非建筑设计
朴开十向设计事务所
后象设计师事务所
Wutopia Lab
深点设计PDD
众建筑
黄锋室内设计
山水秀建筑事务所
DA INTEGRATING
都市实践
本义建筑设计
未/WAY Studio建筑设计研究所
鳞见设计工作室
超然建筑工作室